- 发布日期:2025-08-05 21:56 点击次数:131
1943年夏天的华北平原,八路军和日寇的殊死较量已经持续了整整六年,随着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在中国大陆又深陷泥潭,华北的鬼子眼看自己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却更加疯狂起来。
此时,日寇在崞县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已持续两年,仅宏道镇就有137间民房化为焦土。
时任八路军崞代台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的曾美率领的八路军战士在反“扫荡”战斗中,时时看到被毁的村落,冒烟的瓦砾,被鬼子屠杀的妇孺老人,他们心中暗暗发誓:血债必须血偿!
虽然支队长并不是多高级的干部,但曾美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1929年,年仅15岁的曾美就投身革命洪流,1930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在革命队伍中,曾美迅速成长,1933年,组织选派他到上干队测图班学习军事测绘技术,毕业后先后担任公略步兵学校测绘员、红军总司令部参谋等职。
革命战争年代的曾美
1934年10月,曾美参加了长征,在漫漫长征路上,他始终在红军总部担任参谋工作,直接受周恩来同志领导。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他是参加遵义会议的八位作战参谋之一,当时和他一起参加遵义会议的几位参谋日后基本都被授予了中将或少将军衔。
抗战爆发后,曾美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屡立战功,随后又被晋察冀军区选中,在崞县、代县、五台县之间的三角地点开辟根据地,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1943年6月28日拂晓,滹沱河畔突然响起密集枪声,曾美率领200余名游击队员,借着晨雾掩护突袭了日军宏道据点。
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战斗中,游击队员用土制炸药炸开炮楼,缴获三八式步枪23支、歪把子机枪1挺,击毙日军曹长以下9人。
曾美(左)和战友们
7月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崞县西头村的打谷场上时,三千余名抗日军民已经聚集在此,参加崞县县委举办的“七七事变”六周年纪念暨攻克宏道据点胜利庆功大会。
会场上红旗招展,妇救会的年轻姑娘们正表演着新编的《大刀进行曲》,儿童团的小战士们昂首挺胸地站岗放哨。但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很快将在这片欢庆的土地上打响。
庆祝大会开始,曾美正与县委领导坐在主席台上,老乡们送来的红枣、核桃堆满了八仙桌,曾美黝黑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突然,村东头传来“叭勾”一声三八式步枪特有的脆响,紧接着是歪把子机枪的连发声。曾美手中的茶碗猛地一顿,茶水溅在褪色的军装上。
“有情况!”他一个箭步跃上高台,从望远镜里已经看到我军哨兵倒下的身影。原来,驻忻县的日军第26师团一部不甘心宏道据点被拔,派出由小队长佐藤健次率领的18人精锐小队和几个伪军,趁着夜色绕过我军防线,企图偷袭会场制造混乱。
鬼子的丑恶嘴脸
不得不说,1943年的鬼子虽然是江河日下,但其单兵的战斗素质依然不是盖的,特别是这次来的鬼子,从枪法来看就是1937年左右入伍的老兵,一出手就要人命!
“二、三中队正面阻击!一、四中队两翼包抄!”曾美的命令斩钉截铁。这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兵深知,必须把敌人挡在村外,否则后果将难以想象。
霎时间,会场变成战场,青壮年抄起土枪长矛,妇女儿童迅速转移。游击队员们依托熟悉的巷道节节阻击,凭借人数优势将前来偷袭的鬼子逼向刘河底村方向的土崖。
经过短暂交手,曾美发现这次来偷袭的鬼子最多不过二三十人,不由得露出轻蔑的笑容:现在已经不是1937年那会,一个小队的鬼子可以看住一村人的时代了。
经历了6年血与火的考验,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晋察冀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早就恨透了鬼子。
晋察冀军民大会
刘河底村东有处十余丈高的黄土崖,崖壁上散布着七八孔废弃的窑洞。这些窑洞依地势而建,洞口离地两丈有余,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攀援而上。
“太君,土八路把下山的路封死了!”伪军哆嗦着报告。佐藤小队退至此处后,立即占据最大的一孔窑洞,佐藤命令士兵用麻袋垒成掩体,在两处洞口架起“歪把子”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
歪把子机枪即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尽管在侵华战争初期凭借自动火力压制中国军队,但其故障率高、环境适应性差的弱点饱受日军诟病,因此逐步从正面战场退到晋察冀的山地游击战中。
歪把子机枪拉胯是真,但在老兵手里也可利用其射击精度较高的特点进行精确点射,对游击队威胁较大。
“报告队长,敌人火力太猛,强攻伤亡太大!”满脸硝烟的一中队长跑来报告。曾美趴在土坎后观察,只见窑洞前的斜坡上已躺着五六个游击队员的遗体。
歪把子机枪
夕阳将土崖染成血色,鬼子的机枪子弹打在崖壁上溅起阵阵烟尘。大伙恨得咬牙切齿,别看鬼子只剩下了十几个,但还真的难搞!
“喊话劝降!”曾美命令懂日语的敌工干事上前,表示只要投降既往不咎,一定会善待他们,并保证俘虏们的人身安全。
窑洞内却传来狂妄的叫嚣:“大日本皇军宁可玉碎!”原来佐藤仗着窑洞内存有干粮清水,又接到无线电承诺的援军,决心死守待援。
暮色渐浓时,曾美召开战地会议,决定利用窑洞上方土质疏松的特点,把窑洞挖塌,一举活埋这些负隅顽抗的畜牲。
果不其然,活埋鬼子的想法提出来后,在场的县委干部李志忠忧心忡忡:“活埋违反俘虏政策啊!”
一处废弃的窑洞
曾美一拳砸在碾盘上:“这些王八蛋杀了那么多中国人,现在没投降,算什么俘虏?”事到如今,对鬼子的仁慈就是对父老乡亲的残忍!
在晋察冀根据地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几个战士正在村里烧开水,鬼子突然过来“扫荡”,他们急忙躲了起来,等鬼子走了后他们回来掀开锅盖,只见锅里煮着一个婴儿。
直到60年后,当年的小战士已经变成了耄耋老人,面对记者回忆往事讲到这里时,依然忍不住嚎啕大哭。
曾美指着远处火光冲天的村庄,日军为策应这支小队,正在周边实施报复性“扫荡”,如果现在不尽快拿下窑洞,拖到明天恐怕要功亏一篑了。
次日黎明,眼看鬼子的援军越来越近,曾美做出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被召集而来的群众,一听是要把鬼子活活闷死在窑洞里,人人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手,二话不说拿起铁锹镐头奔向土窑顶部。
全民皆兵
当黄土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时,洞内的伪军翻译和两个汉奸最先崩溃,他们举着白衬衣钻出洞口哭喊:“俺是被抓壮丁的啊!”
“留活口!”曾美令战士用绳索将三个尿了裤裆的汉奸吊上来,而窑洞里的佐藤等人竟唱起《君之代》,鬼哭狼嚎般的声音直至窑洞完全被掩埋才完全听不见了。
眼看鬼子已经没有生理,曾美急忙指挥部队撤退,等到日寇的援军赶来时,西头村村里村外已经空无一人。
援兵挖掘窑洞时发现,佐藤带来的鬼子至死保持着跪姿,枪刺插进自己腹部,他们用最“体面”的方式下了地狱。
窑洞之战后,曾美不仅没有被记过,还很快升任了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成了让日寇和伪军闻风丧胆的“活埋将军”。
解放后的曾美
抗战胜利后,曾美率部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平津、太原等重大战役。1948年8月升任67军参谋长,解放后历任华北军区作战处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河北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5年1月31日,曾美将军以101岁高龄在石家庄安详离世,人们都说,这是老将军当年斩杀日寇的福报。